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,围绕中国主题“睡眠健康,优先之选”,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(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)神经内科举办系列科普义诊活动,帮助市民科学应对睡眠问题,提升睡眠质量。
专家解读失眠误区:“失眠不等于失眠症。”
3月21日上午,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神经内科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了失眠防治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。神经内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贺国华在讲座中,针对“失眠等于失眠症吗?”“睡眠不足可以补回来吗?”等常见误区进行了解读。
贺国华指出,失眠是睡眠障碍的典型症状,而失眠症则是需要临床干预的慢性疾病。当失眠症状(包括入睡困难、夜间易醒、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超过30分钟,并伴随日间功能受损)每周出现3次以上,且持续超过3个月时,可诊断为慢性失眠症;若病程在3个月内,属于短期失眠范畴。短期失眠通常可通过调节诱因(如心理压力、环境变化等)实现自然缓解,而慢性失眠症需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、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。而“补觉”并不能逆转睡眠不足对身体造成的累积伤害,建立规律的作息才能维护睡眠健康。
男子梦中“打架”险伤妻,竟是罕见睡眠病
贺国华现场与市民分享了一个近期收治的“罕见睡眠病”病例。52岁的王树成(化名)近一年常在睡梦中“闯祸”:梦见与人打架时大喊大叫、拳打脚踢,甚至多次跌落下床,险些伤到妻子。随着症状加重,王树成从每半月发作一次发展到每周数次,家人不堪其扰。于是,他来到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神经内科睡眠专科就诊,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揪出了病因,确诊为“原发性REM睡眠行为障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。
贺国华解释,“REM”是指快速动眼期,即做梦的主要阶段。人在做梦时,身体本应“瘫痪”以防动作伤己伤人。但“原发性REM睡眠行为障碍”患者肌肉“开关”失灵,会将梦境“演”出来,表现为喊叫、踢打甚至跌落床下。这类患者常陷入暴力性梦境,中老年男性高发,且可能与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相关。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患者因气道阻塞,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,伴随打鼾、白天嗜睡,长期可引发高血压、心脏病。 当两种疾病合并时,“原发性REM睡眠行为障碍”的暴力动作叠加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的缺氧风险,健康威胁加倍。
针对王树成的病情,贺国华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采用药物干预,调节患者脑内神经递质,减少“梦境动作”,同时要患者夜间佩戴正压呼吸机,保持呼吸畅通。经过三个月的系统治疗,王树成基本恢复正常睡眠,再未出现跌落或伤及家人的情况。
贺国华呼吁市民关注睡眠异常,若频繁出现睡眠中大喊大叫、肢体乱动或异常打鼾,尤其是中老年人群,应尽早到睡眠专科排查,避免延误治疗。
找出失眠“症结”,改善失眠需多管齐下
“除了疾病影响,引发失眠的主要诱因还有心理压力、生活习惯和环境干扰。”贺国华介绍,心理压力如焦虑、抑郁等情绪会令大脑持续亢奋,形成“越失眠越焦虑”的恶性循环;生活习惯方面,熬夜、睡前刷手机或摄入咖啡因等行为会扰乱生物钟,抑制褪黑素分泌;而环境干扰如噪声、室温不适(建议18-22℃)则会直接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深度。
贺国华建议,改善失眠需多管齐下:心理上可通过专业训练纠正“须睡够8小时”等错误观念,学习放松技巧缓解焦虑;生活上要固定作息、睡前远离手机、保持卧室黑暗安静;若长期失眠或伴随打鼾、肢体异常动作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目前,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神经内科睡眠专科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精准分析病因,并针对个体差异提供药物、物理治疗等方案,帮助患者科学改善睡眠质量。
睡眠健康咨询+助眠操教学,义诊现场助市民解忧
科普讲座后的义诊环节,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免费睡眠健康咨询,针对打鼾、多梦、入睡困难等常见问题逐一进行解答。
睡眠专科护士现场教授市民“助眠操”,通过头部穴位按摩、肩颈放松拉伸等简单易学的动作,手把手指导群众掌握居家助眠技巧。现场气氛活跃,不少参与者反馈“动作轻柔又实用,睡前练一练应该放松不少。”
贺国华介绍,此次“世界睡眠日”系列科普活动形式多样,除了门诊的讲座义诊,神经内科团队还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《解码睡眠障碍》专题讲座,由心理治疗师赵伟为300余名工作人员解析睡眠问题并传授助眠技巧。同时,针对院内职业陪护员,还开展了“睡眠护理”专场培训,通过夜间护理场景模拟,使40余名陪护员掌握了应急技能。
供稿丨宣传部 秦璐 神经内科 阳丹丹
一审丨神经内科 贺国华
二审丨宣传部 李晶
三审丨宣传部 周阳
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举报:
一、电话:0731-85667861
二、电子邮箱:zxyyjw308@126.com
三、信息平台: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官网
四、邮寄地址:长沙市韶山南路161号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安全办,邮编:410004
五、来访接待: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安全办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