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面临新形势、新任务,工作重心从“防感染”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。就诊人数增长加之医护人员也纷纷“中招”,有的科室“非战斗减员”一半以上,这个冬天,医院面临的压力剧增。在维多利亚老品牌76696vic有这样一群人,像战士一般坚守阵地、冲锋陷阵,拼尽全力守护健康。
呼吸科医生吸氧后重返门诊:“我还有病人没有看完”
在急诊科的医生工作站,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达挂着氧气、头靠在墙上休息,刘达是2天前确诊新冠感染的,虽然发着高烧,胸闷乏力,但是她依旧每天出门诊。“呼吸科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,科室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带病上班,没人轻易下火线,门诊每天病人排长队,4个医生要看500多个号,这个时候每个人、每一份坚持都很重要。”她说。
12月28日上午,刘达出门诊,看完30多个患者后突然感到心慌胸闷心悸,由于还有很多患者在排队看门诊,她马上通知科室其他医生来门诊顶替一下自己,自己则来到急诊科寻求同事们的帮助。急诊科的同事们看到后赶快给她吸氧,建议她住院观察。但刘达吸了一会氧后,还是艰难的返回门诊,她说上午还有几十号患者挂了她的号,她必须回去看完才行。
当天下午六点,看完所有的门诊患者后,刘达才办理了住院手续,“早点治疗,早点回到工作岗位,大家都不容易。”
结束援藏后,急诊医生立即投入一线:“守住最后一道防线”
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术根在11月初结束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援藏任务,结束隔离后就匆匆回到岗位上。还没来得及调整身体状态,12月中旬就迎来了奥密克戎的传播高峰,急诊科的病人迅速增加,每天的急诊量超过500人,每天每个班的医生至少要看70-80名患者。
徐术根说,现在科室基本都是一个人包揽几个人的活,为了保证患者的就医需求,有人高烧不下火线,有人稍有好转就第一时间返岗,时至今日,急诊科各岗位虽然超负荷运转,但是大家士气依在,拼着一个信念坚守在各自岗位上。
连续两天,徐术根每天值守达10小时以上,甚至都顾不上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,“说来惭愧,科室这么缺人的时候,我还因为高烧在家休息了一天,科室里的其他医护其实比我更辛苦。”徐术根表示,这已经是他感染的第五天了,只在第一天的时候因为高烧实在扛不住,在家休息了一天,还没来得及恢复,就马上回到科室帮着其他医生分担工作。
“医院是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,我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医生,困难的时候党员先上,这里有最勇敢的战士,相信我们携手并肩,春天终会来!”徐术根说话时眼里带着坚定的信念,这信念让他眼里有光。
高强度工作,靠的是互相鼓励和支撑:“请多一份理解和支持”
“张护士,你还顶得住吗?不行就去休息.....”“那位患者,您稍安勿躁,马上就轮到你的号了”“再派个人去一楼抢救室,那里忙不过来了”……
急诊科副主任护师杨宏每天都是连轴转,忙完这头又急匆匆的赶去另一头,目前急诊科面临着双重压力,一是大量的病人涌入急诊科,二是科室内的同事因为感染而造成的减员。科室内62个护士,只有两个是阴性,而且每天都有8-9名护士因为高烧而在家中休息,由于抢救室的患者多,很多护士们都是稍微好转就回到科室来帮忙,同事们都是一边咳嗽、喘着粗气,还要一边抢救病人。据杨宏介绍,人员调配是由科室护士长刘增粮和护理部来协调,她主要负责安排具体人员的值守,因为有太多同事身体不舒服,一般是快上完一个班,才能安排下一个人。“那天有个患者看着我们在咳嗽,有感而发地说‘自己淋着雨,却在为别人撑着伞’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们呢。我那一刻觉得自己的职业还是伟大的,希望大家都能对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和支持。”
除了排班,杨宏还要每天参加抢救室和留观室的床旁交接,掌握病人的情况,指导抢救并留意一些病人的特殊情况,还要协调仪器设备、床位周转等问题。
每天早交班时,同事们之间都互相鼓励和打气,接着就转身奔向各自的岗位。“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中的两个孩子,我自己发烧咬咬牙能挺住,但是孩子们一个高二,一个5岁,发烧时我都不能照顾他们。希望大家都能快快好起来,早日康复。”
党委办(宣) 陈颖